
发布时间:
2025-04-07 11:00
信息来源: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闻中心
分享到:
春和景明,万物勃发。人们走出家门感受春日氛围的同时,春季场景式消费带动了“春日经济”持续升温,也促进了开发区非遗工作室各类订单量猛增,让春日“颜值”变“产值”。
在位于新城街道河畔花园社区的蓝斑人皮具工作室内,通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皮具制作技艺传承人桂林正在赶制一批手工钥匙扣订单。随着“春日经济”的不断升温,消费市场也不断活跃。最近,不少商铺、企业前来定制带有企业LOGO的钥匙扣、皮夹、背包等带有“非遗”属性的皮具手工伴手礼。“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客流量也大了,无论是零售还是团队的伴手礼订单都变多了,收入也逐步提高了。3月份销售额将近4万元左右。”蓝斑人手工皮具工作室负责人桂林说。
在孝庄家具布艺工坊内,“科尔沁蒙古耳枕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传承人牟春玲,正在为一家酒店定制的耳枕和抱枕裁制样品、缝合打样。年初以来,来自酒店、民宿的订单量有所增加,孝庄家具布艺工坊内,手工制作的耳枕、抱枕、健康锤等颜色鲜艳、样式新颖的生活化非遗产品,受到不少游客的喜爱。“开春之后,到我们这参观的人特别多,有一些游客来参观,也有一些游客来这里定制。”科尔沁蒙古耳枕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传承人牟春玲说。
顺应“春日经济”消费趋势,开发区各非遗工作室全力打造“非遗+”模式,充分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定制化消费需求,不断提升非遗产品的品质和内涵,拓展更多的消费场景和体验,吸引众多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最大限度拓展延伸“春日经济”覆盖面,助力传统文化在春日中焕发新生机。(新瞳 韩木)